调虎离山的意思是什么 | |
成 语 | 调虎离山2025-02-23 13:48 |
拼 音 | diào hǔ lí shān - |
解 释 |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调的笔顺 虎的笔顺 离的笔顺 山的笔顺 |
出 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
近义词 |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
例 句 | 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
造 句 | 1、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2、红军进入贵州后,毛主席采用调虎离山,出奇制胜,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的战术,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3、朱老巩明白过来,是调虎离山计,一时气炸了肺。 更多.. |
接 龙 | 山寒水冷 → 冷窗冻壁 → 壁间蛇影 → 影只形单 → 单枪独马 → 马齿徒增 → 增收节支 → 支支吾吾 → 吾谁与归 → 归正首丘 → 丘山之功 → 功高望重 → 重足而立 → 立木南门 → 门阶户席 → 席地而坐 → 坐立不安 → 安邦定国 → 国而忘家 → 家贫如洗 → 洗手奉公 → 公私兼顾 → 顾此失彼 → 彼此彼此 → 此呼彼应 → 应天承运 → 运拙时艰 → 艰深晦涩 → 涩于言论 → 论心定罪 → 罪该万死 → 死不改悔 → 悔其少作 → 作奸犯罪 → 罪恶深重 → 重气徇命 → 命词遣意 → 意气高昂 → 昂首伸眉 → 眉来眼去 → 去粗取精 → 精神满腹 → 腹心之患 → 患得患失 → 失诸交臂 → 臂有四肘 → 肘胁之患 → 患难之交 → 交淡若水 → 水光山色 → 色胆包天 → 天下为家 → 家喻户习 → 习非胜是 → 是非之心 → 心闲手敏 → 敏而好学 → 学以致用 → 用一当十 → 十成九稳 → 稳步前进 → 进退出处 → 处之绰然 → 然糠自照 → 照人肝胆 → 胆大于身 → 身退功成 → 成败论人 → 人存政举 → 举一反三 → 三纸无驴 → 驴唇马嘴 → 嘴快舌长 → 长夜之饮 → 饮水食菽 → 菽水承欢 → 欢聚一堂 → 堂皇正大 → 大快人心 → |
释 义 |
|
翻 译 | (fig) lure the enemy away from his base; 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 |
调的成语 | 虎的成语 | 离的成语 | 山的成语 |
---|---|---|---|
调三惑四 调三斡四 调三窝四 调丝品竹 调停两用 调兵遣将 | 帮虎吃食 暴虎冯河 豺虎肆虐 刺虎持鹬 打虎牢龙 雕虎焦原 | 爱别离苦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悲欢离合 背井离乡 背乡离井 |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若泰山 拔地摇山 拔树撼山 百二河山 |
今日推荐 | 详细 |
---|---|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 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详细» |
知高识低:谓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金生 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温和待人。”《隋唐演义》第三十回:“你小小年紀,倒知高識低,曉得事務,先念皇恩,又不敢誇張,真可謂淑女矣!” | 详细» |
望尘奔溃: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亦作“望尘奔北”。 | 详细» |
三班六房: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合称。三班是皂班、壮班、快班,都是差役。六房是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都是文书小吏。 | 详细» |
一狐之掖:比喻珍贵的东西。 同“一狐之腋”。 | 详细» |
狠心辣手:残忍的心肠,毒辣的手段。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