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带重还的意思是什么 | |
成 语 | 拾带重还2025-02-23 13:46 |
拼 音 | shí dài zhòng huán - |
解 释 | 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拾的笔顺 带的笔顺 重的笔顺 还的笔顺 |
出 处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
近义词 | 物归原主 |
接 龙 | 还元返本 → 本乡本土 → 土阶茅屋 → 屋乌推爱 → 爱如己出 → 出师无名 → 名标青史 → 史不絶书 → 书生之见 → 见惯不惊 → 惊魂夺魄 → 魄消魂散 → 散兵游勇 → 勇猛果敢 → 敢怒敢言 → 言从计纳 → 纳污藏垢 → 垢面蓬头 → 头昏目眩 → 眩目惊心 → 心不由主 → 主圣臣良 → 良莠不齐 → 齐心一力 → 力殚财竭 → 竭尽心力 → 力尽筋疲 → 疲于奔命 → 命里注定 → 定倾扶危 → 危迫利诱 → 诱掖后进 → 进退应矩 → 矩步方行 → 行不履危 → 危在旦夕 → 夕惕朝干 → 干巴利落 → 落井下石 → 石火风灯 → 灯火万家 → 家殷人足 → 足高气扬 → 扬武耀威 → 威风祥麟 → 麟子凤雏 → 雏凤清声 → 声泪俱下 → 下坂走丸 → 丸泥封关 → 关门闭户 → 户枢不朽 → 朽骨重肉 → 肉跳神惊 → 惊风骇浪 → 浪蝶游蜂 → 蜂屯蚁聚 → 聚精凝神 → 神至之笔 → 笔歌墨舞 → 舞弊营私 → 私心自用 → 用其所长 → 长街短巷 → 巷议街谈 → 谈玄说妙 → 妙语惊人 → 人千人万 → 万物之灵 → 灵丹圣药 → 药石之言 → 言出法随 → 随行就市 → 市道之交 → 交口称誉 → 誉不绝口 → 口齿伶俐 → 俐齿伶牙 → 牙签犀轴 → |
释 义 |
|
翻 译 | Pick up again |
拾的成语 | 带的成语 | 重的成语 | 还的成语 |
---|---|---|---|
拾人唾余 拾人唾涕 拾人涕唾 拾人牙慧 拾带重还 拾掇无遗 | 革带移孔 砺带河山 裙带关系 散带衡门 拾带重还 束带结发 | 安故重迁 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 百舍重茧 百舍重趼 | 父债子还 故态复还 合浦珠还 倦鸟知还 片甲不还 拾带重还 |
今日推荐 | 详细 |
---|---|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 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详细» |
知高识低:谓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金生 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温和待人。”《隋唐演义》第三十回:“你小小年紀,倒知高識低,曉得事務,先念皇恩,又不敢誇張,真可謂淑女矣!” | 详细» |
望尘奔溃: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亦作“望尘奔北”。 | 详细» |
三班六房: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合称。三班是皂班、壮班、快班,都是差役。六房是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都是文书小吏。 | 详细» |
一狐之掖:比喻珍贵的东西。 同“一狐之腋”。 | 详细» |
狠心辣手:残忍的心肠,毒辣的手段。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