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勿犯的意思是什么 | |
成 语 | 秋毫勿犯2025-05-15 23:50 |
拼 音 | qiū háo wù fàn - |
解 释 |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秋的笔顺 毫的笔顺 勿的笔顺 犯的笔顺 |
出 处 | 《北史·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
接 龙 | 犯言直谏 → 谏争如流 → 流移失所 → 所向克捷 → 捷足先得 → 得陇望蜀 → 蜀犬吠日 → 日增月盛 → 盛气临人 → 人来人往 → 往古来今 → 今是昨非 → 非亲非故 → 故入人罪 → 罪恶如山 → 山童石烂 → 烂若披锦 → 锦绣肝肠 → 肠肥脑满 → 满谷满坑 → 坑灰未冷 → 冷若冰霜 → 霜露之病 → 病骨支离 → 离经畔道 → 道傍筑室 → 室迩人遐 → 遐迩著闻 → 闻融敦厚 → 厚生利用 → 用一当十 → 十寒一暴 → 暴腮龙门 → 门衰祚薄 → 薄命佳人 → 人才辈出 → 出师不利 → 利用厚生 → 生众食寡 → 寡廉鲜耻 → 耻言人过 → 过桥抽板 → 板上砸钉 → 钉嘴铁舌 → 舌敝耳聋 → 聋者之歌 → 歌功颂德 → 德音莫违 → 违世絶俗 → 俗不可医 → 医时救弊 → 弊衣疎食 → 食不下咽 → 咽苦吞甘 → 甘分随时 → 时不再来 → 来日方长 → 长蛇封豕 → 豕突狼奔 → 奔轶绝尘 → 尘羹涂饭 → 饭来开口 → 口出狂言 → 言不及行 → 行浊言清 → 清尘浊水 → 水泄不透 → 透骨酸心 → 心腹之病 → 病狂丧心 → 心腹之忧 → 忧国爱民 → 民淳俗厚 → 厚积薄发 → 发秃齿豁 → 豁达大度 → 度长絜短 → 短褐不完 → 完璧归赵 → |
释 义 |
|
翻 译 | Not to injure the people in the least |
秋的成语 | 毫的成语 | 勿的成语 | 犯的成语 |
---|---|---|---|
秋后算账 秋实春华 秋意深浓 秋扇见捐 秋收东藏 秋收冬藏 | 辍毫栖牍 分毫不差 分毫不取 分毫不爽 分毫不值 分毫无爽 | 犯而勿校 高枕勿忧 格杀勿论 姑置勿论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来者勿拒 | 东窗事犯 毫毛不犯 河水不犯井水 江水不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 明知故犯 |
今日推荐 | 详细 |
---|---|
哑子寻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 详细» |
人贫智短: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同“人穷智短”。 | 详细» |
墨汁未干: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详细» |
偷梁换柱:《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 ”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详细» |
习俗移人:本作“習俗移性”。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晏子春秋·杂上二三》:“嬰 聞:汩常移質,習俗移性。”《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 山谷之間,昆戎 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李善 注:“言豈隨懷安貪鄙之俗,而移人之本性者哉!”清 夏燮《<中西纪事>後序》:“嗟嗟,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是非所判,行路皆知!” | 详细» |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