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组词、笏字组词、笏怎么组词 | 详细 |
拄笏:[ zhǔ hù ]见“拄笏看山”。 | 详细» |
搢笏:[ jìn hù ]1.亦作“搢忽”。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 之会,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清 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2.引申指朝见。明 董谷《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 详细» |
袍笏:[ páo hù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 详细» |
襕笏:[ lán hù ]穿襴袍,执手板。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 | 详细» |
玉笏:[ yù hù ]玉制手板。《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笏,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左传·桓公二年》“袞冕黻珽”晋 杜预 注:“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陆德明 释文引 徐广 云:“持簿,手板也。”《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金史·舆服志中》:“自 西魏 以来,所制玉笏皆尺有二寸。” | 详细» |
滑笏:[ huá hù ]水波动荡不定貌。 | 详细» |
爽笏:[ shuǎng hù ]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属。笏,大臣上朝时携带的手版。 | 详细» |
笢笏:[ mǐn hù ]笛孔。 | 详细» |
竹笏:[ zhú hù ]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 | 详细» |
朝笏:[ cháo hù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 详细» |
木笏:[ mù hù ]木制手板。 | 详细» |
笏带:[ hù dài ]即笏头带。 | 详细» |
笏牀:[ hù chuáng ]《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 中,神庆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从数十人,趋奏省闥。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於其上。”后因以“笏牀”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清 赵翼《哭刘瀛波总戎》诗:“儒将风流铃阁静,郎君才藻笏牀联。”自注:“公三子皆荣仕。” | 详细» |
执笏:[ zhí hù ]1.拿着笏板。古时臣下朝见君王或臣僚相见时,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为礼。2.称臣。 | 详细» |
万笏:[ wàn hù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 详细» |
笏板:[ hù bǎn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 详细» |
鱼笏:[ yú hù ]即鱼须笏。 | 详细» |
出笏:[ chū hù ]犹言出脱。货物脱手;卖出。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