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组词、伏字组词、伏怎么组词 | 详细 |
伏骥:[ fú jì ]《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 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 详细» |
踞伏:[ jù fú ]蹲伏。 | 详细» |
狙伏:[ jū fú ]伏伺。 | 详细» |
伏腊:[ fú là ]1.亦作“伏臈”。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 唐顺之《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清 钱谦益《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唐 白居易《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 详细» |
伏苓:[ fú líng ]见“伏灵”。 | 详细» |
伏鸾:[ fú luán ]三国 魏 邓艾 的别号。 | 详细» |
趴伏:[ pā fú ]身体卧倒,胸腹贴伏在其他物体上。 | 详细» |
蜷伏:[ quán fú ]弯着身体卧着:他喜欢~着睡觉。 | 详细» |
伏轼:[ fú shì ]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 详细» |
伏伺:[ fú sì ]隐伏窥伺。 | 详细» |
伏弢:[ fú tāo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 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 吕錡。中项,伏弢。以一矢復命。”《国语·晋语九》:“郑 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 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唐 王维《为曹将军谢写真表》:“愿死艺於伏弢,誓杀身於鸣轂。”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臣窃愧恩深力浅,任重才疎,敢忘伏弢,益思敌愾。” | 详细» |
伏菟:[ fú tú ]1.见“伏兔”。2.见“伏兔”。 | 详细» |
昫伏:[ xù fú ]温暖孵化。比喻对后辈或下属的抚育、扶持或照顾。 | 详细» |
眙伏:[ yí fú ]惊服。 | 详细» |
蜇伏:[ zhē fú ]蜇伏应为蛰伏,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 | 详细» |
伏踬:[ fú zhì ] | 详细» |
伏锧:[ fú zhì ]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汉 班彪《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唐 陈子昂《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 详细» |
雉伏:[ zhì fú ]比喻藏身。 | 详细» |
伏诛:[ fú zhū ]伏法。 | 详细» |
廋伏:[ sōu fú ]指伏兵。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