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组词、竈字组词、竈怎么组词 | 详细 |
竈婢:[ zào bì ]女厨工。宋 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清 谭嗣同《仁学》二十:“向以为米盐凌杂,鸡豚詬誶,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 详细» |
墐竈:[ jìn zào ]修砌炉灶。《管子·轻重己》:“教民樵室钻燧,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一说,墐字是“熯”字之误,“熯”即古“然”字。参阅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 | 详细» |
竈肚:[ 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 详细» |
竈膛:[ zào táng ]即灶肚。谢方祠《九个炊事员》:“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刘云鹏《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九兰 见 庆虎 捋胳膊挽袖子的架势,故意装作安然无事的样子,照旧向灶膛里添柴烧火,继续做饭,一声不响。”参见“灶肚”。 | 详细» |
竈陉:[ zào xíng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汉 蔡邕《独断》卷上:“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面东设主於灶陘也。”清 黄景仁《冬日书闷》诗:“商量纸价添窗槅,料理薪材暖灶陘。” | 详细» |
炀竈:[ yáng zào ]《战国策·赵策三》:“卫灵公 近 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煬,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煬於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谓在灶前向火,则蔽其光。后因以“煬灶”喻佞幸专权,蒙蔽国君。明 陈汝元《金莲记·廷谳》:“怕依丛煬灶出廷间,难免诛夷。”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一》:“凛乎有煬灶之惧,而又不敢尽其词也。” | 详细» |
竈甬:[ zào yǒng ]冶炼工匠。清 郑珍《者海铅厂》诗:“灶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 | 详细» |
锅竈:[ guō zào ]即灶。生火做饭的设备。郭沫若《行路难》下篇四:“这两对夫妇是不同锅灶的,小的一对夫妇就像用人一样。”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因为暖季嫌窑里热,庄户人多半在院里筑起锅灶,上面用席片搭着顶棚做饭。”茹志鹃《关大妈》五:“锅灶还砌在原来的地方。” | 详细» |
掌竈:[ zhǎng zào ]主持烹调。曹禺《北京人》第二幕:“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没有一个掌灶的、跑堂的、站柜台的我不知道。” | 详细» |
都竈:[ dū zào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元凤 元年,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 详细» |
冷竈:[ lěng zào ]亦作“冷灶”。久不生火的灶。亦表示贫寒。唐 刘驾《送人登第东归》诗:“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间壁一个开胭脂粉铺的 老朱,问其所以,知道 郭氏 已经跟人逃走,与了 小璉哥 些饭吃,合 小璉哥 到了家中,前后看了一遍,一无所有,冷灶清锅,好不凄惨。” | 详细» |
竈烟:[ zào yān ]炊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元帝 时童謡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 详细» |
竈词:[ zào cí ]1.:“祭灶前须到庙宇中讨还写有‘上天言好事,回家报平安’的灶词黏在灶团上。” | 详细» |
行竈:[ háng zào ]1.可以移动的炉灶。指燃薪照物的炉灶。《说文·火部》:“烓,行灶也。”《说文·火部》:“煁,烓也。”清 段玉裁 注:“《小雅·白华》曰:‘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郭璞 云:‘今之三隅灶。’按,郑 笺云:桑薪,薪之善者,不以炊爨养人,反以燎於烓灶,用炤事物而已。然则行灶非为饮食之灶,若今火鑪,仅可炤物,自古名之曰烓,亦名之曰煁。”2.可以移动的炉灶。指烧水煮饭用的简易炉灶。唐 白居易《履道西门》诗之一:“行灶朝香炊早饭,小园春暖掇新蔬。”《天雨花》第二回:“窗前一隻小小行灶,家中别无一些米麦。”郭沫若《搜苗的检阅》:“然而事实上却只是几个石块所拼斗起来的烧柴草的行灶。” | 详细» |
祠竈:[ cí zào ]祀灶。《史记·孝武本纪》:“是时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司马贞 索隐:“如淳 曰:‘祠灶可以致福。’案:礼灶者,老妇之祭,盛於盆,尊於瓶。《説文》、《周礼》以灶祠 祝融。《淮南子》炎帝 作火官,死为灶神。”《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二年》:“李少君 以祠灶却老方见上。”胡三省 注:“祠灶者,祭灶以致鬼物,化丹砂以为黄金,以为饮食器,可以延年,方士之言云尔。”参见“祀灶”、“祭灶”。 | 详细» |
辞竈:[ cí zào ]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礼,夏祀灶,今以季冬。虽与古异,实本功令,乃云灶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设糕餳酒脯之属以送之,名曰辞灶。愚诬之甚,盖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误以祠为辞耳。”参见“送灶”。 | 详细» |
柴竈:[ chái zào ]烧柴禾的锅灶。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熏炕》:“江 南柴灶,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巴金《<将军集>序》:“在柴灶前面我曾帮忙过轿夫们烧火煮饭。” | 详细» |
谢竈:[ xiè zào ]祭祀灶君。周振鹤《苏州风俗·岁月·六月》:“谢灶: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比户媚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祀时以米粉作糰,曰谢灶糰子;并素羞三簋而已。”参阅《苏州府志》卷三。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