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组词、菩字组词、菩怎么组词 | 详细 |
菩萨:[ pú sà ]1.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提萨埵之省,梵bodhi-sattva]2.泛指佛和某些神。3.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 详细» |
菩提:[ pú tí ]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梵bodhi] | 详细» |
涅菩:[ niè pú ]英语nebula的音译。星云。 | 详细» |
王菩:[ wáng pú ]即王瓜。 | 详细» |
活菩萨:[ huó pú sa ]比喻心肠慈善、救苦救难的人。 | 详细» |
菩提树:[ pú tí shù ]常绿乔木,叶子卵圆形,前端细长,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从树干中取出的乳状汁液可制硬树胶。原产印度,相传释迦牟尼曾坐菩提树下顿悟佛理,所以菩提树被佛教称为圣树。 | 详细» |
菩提心:[ pú tí xīn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 详细» |
泥菩萨:[ ní pú sà ]用泥做的供人供奉的神像。 | 详细» |
边菩萨:[ biān pú sà ]五代 边镐 的诨名。参见“边和尚”。 | 详细» |
玄坛菩:[ xuán tán pú ]“玄坛菩萨”的歇后语。歇后之“萨”与“杀”字音同。意谓杀掉。 | 详细» |
须菩提:[ xū pú tí ]1.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长者 鸠留 之子,出家为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维摩诘经·弟子品》:“佛告 须菩提:‘汝行诣 维摩詰 问疾。’”僧肇 注:“须菩提、秦 言 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2.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百丈大智禅师》:“於是创意别立禪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 | 详细» |
天菩萨:[ tiān pú sà ]1.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称。源于原始的对天崇拜。 | 详细» |
菩提子:[ pú tí zǐ ]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 详细» |
生菩萨:[ shēng pú sà ]活菩萨。喻容貌端丽。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