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的成语、带沈字的成语 | 详细 |
沈静寡言:见“沈默寡言”。 | 详细» |
沈舟破釜:《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沈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明 朱鼎《玉镜台记·燃犀》:“齧雪餐風,沈舟破釜,敢辭金革苦。”明 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夾道遮留,奮不顧身,沈舟破釜,與虜轉戰兩旬,終於援絶勢孤,遂至潰敗。”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沈镇东封尚义伯非保定》:“﹝ 沈鎮東 ﹞欲令諸帥畢西渡,沈舟破釜。”参见“破釜沈舟”。 | 详细» |
沈密寡言:亦作“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宋书·徐羡之传》:“﹝ 羨之 ﹞沉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参见“沈默寡言”。 | 详细» |
随俗沈浮: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晋书·文苑传·王沈》:“王沈 字 彦伯,高平 人也。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沈浮,爲時豪所抑。”亦作“隨俗浮沈”。《元史·泰不华传》:“泰不華 尚氣節,不隨俗浮沈。太平 爲臺臣劾去相位,泰不華 獨餞送都門外。”《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惟始終,寧忍隨俗浮沈?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 详细» |
沈思默想:亦作“沉思默想”。 静静地深思。《西游记》第五五回:“三藏 沉思默想道:‘……我三個徒弟,不知我困陷在於這裏,倘或加害,却不枉丢性命?’”柳青《狠透铁》:“但是老汉沉思默想了一阵,还是灰心地摇头。”南丁《检验工叶英》:“这天晚上,叶英 又坐在桌前沉思默想起来。” | 详细» |
兔缺乌沈:犹兔走乌飞。唐 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沈欲半年。” | 详细» |
沈郁顿挫:深沉蕴藉,抑扬有致。 《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鬱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臯 可企及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沈鬱頓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言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女﹞彈《湘妃怨》一曲,沈鬱頓挫,如泣如訴。” | 详细» |
破釜沈舟:《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矣,遺老思深哉!破釜烝徒義,持籌參佐才。”清 吴伟业《下相怀古》诗:“太息取 祖龍,大言竟非妄。破釜救 邯鄲,功居入 關 上。” | 详细» |
沈谋重虑:见“沈謀研慮”。 | 详细» |
沈声静气:亦作“沉聲靜氣”。谓声调低沉,态度平和。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 详细» |
随世沈浮:犹言随俗沉浮。《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問 巴 消息,稱曰 劉君 子初,甚敬重焉”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 子初 隨世沈浮,容悦 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爲高士乎?” | 详细» |
浮石沈木:亦作“浮石沉木”。 喻是非颠倒。汉 陆贾《新语·辨惑》:“夫衆口之毁譽,浮石沉木,羣邪所抑,以直爲曲。”《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竊聞衆口鑠金,浮石沈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沈,一本作“沉”。清 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文肅 之股肱國本,眉目清流也,而不能免于浮石沉木之口。” | 详细» |
瓶沈簪折: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瓶,一本作“缾”。《剪灯新话·翠翠传》:“將謂瓶沈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亦省作“瓶簪”。宋 柳永《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 | 详细» |
沈灶产鼃: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 形容水患严重。《国语·晋语九》:“﹝ 趙襄子 ﹞乃走 晉陽,晉 師圍而灌之,沈竈産鼃,民無畔意。”韦昭 注:“沈竈,懸釜而炊也。産鼃,鼃生於生竈也。鼃,蝦蟆也。”亦作“沈竈生鼃”。晋 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濫,潢潦横流,沈竈生鼃,中庭運舟。” | 详细» |
鸿断鱼沈:书信断绝,音讯全无。宋 张孝祥《浪淘沙》词:“清興滿山陰,鴻斷魚沈,一書何啻值千金。”参见“鴻鱗”。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