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恻隐之心造句大全 | |
成 语 | 恻隐之心 4字成语2025-04-12 12:22 |
拼 音 | cè yǐn zhī xīn - |
解 释 |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恻的笔顺 隐的笔顺 之的笔顺 心的笔顺 |
造 句 | 1、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2、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3、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4、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5、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6、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
例 句 | 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
反义词 | 落井下石 铁石心肠 |
近义词 | 悲天悯人 |
出 处 |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释 义 |
|
翻 译 | compassion |
今日推荐 | 详细 |
---|---|
攫为己有: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 详细» |
革凡成圣: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 详细» |
波流茅靡: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详细» |
潜踪蹑迹:指藏匿行踪。 | 详细» |
七拉八扯:1.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 详细» |
史不絶书: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絶書。”刘大年《台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第一次正式记录 台湾 历史的,是 三国 吴 人 沈莹 的《临海水土志》。往后史不绝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