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耳字的成语大全 | 详细 |
目擩耳染:擩通“濡”,沾染。 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详细» |
掩耳盗锺:见“掩耳盜鐘”。 | 详细» |
耳后风生:形容驰驱极速。《梁书·曹景宗传》:“景宗 謂所親曰:‘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霹靂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麞,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飢食其肉,甜如甘露漿。覺耳後風生,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如老之將至。’” | 详细» |
袖手充耳: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爲,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踪指示之人。” | 详细» |
墙风壁耳:见“牆有風,壁有耳”。 | 详细» |
耳目喉舌: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 详细» |
盗锺掩耳:《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 ”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唐 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盜鍾”。南朝 梁 任昉《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 详细» |
塞耳盗锺:《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况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盜鍾”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鍾。” | 详细» |
耳闻目览:同“耳聞目見”。唐 孙揆《灵应传》:“寳 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 详细» |
耳根清浄:谓耳中不闻胡言乱语或嘈杂声音。 常指不闻闲是闲非。《圆觉经》卷上:“聞清浄故,耳根清浄,根清浄故,耳識清浄,識清浄故,覺塵清浄,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當日打發 羅童 回去,且得耳根清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出的這門來,燕順 也離了家中,可也耳根清浄。”《水浒传》第七回:“智深 也乘着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緑楊樹上一個老鴉巢。衆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浄。’”参见“耳根”。 | 详细» |
眼跳耳热:眼皮跳动,耳朵发热。形容惊恐不安。《武王伐纣平话》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見此景祥,姬昌 眼跳耳熱,心神不安。” | 详细» |
耳染目濡:同“耳濡目染”。 《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貴的久了,後邊生出來的兒孫,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 详细» |
窃锺掩耳:亦作“竊鐘掩耳”。《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掩耳盜鐘”。 | 详细» |
窃钟掩耳:见“竊鍾掩耳”。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