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纳字的成语大全 | 详细 |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详细» |
纳污藏垢:同“納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深,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會也,人類不齊,流品最雜,爲納污藏垢之巢窟。” | 详细» |
纳污藏疾:《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納污藏疾”比喻包容罪过错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長孫無忌 等請誅 志冲。上手詔:‘五嶽陵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 | 详细» |
纳污藏秽:同“納污含垢”。宋 叶適《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污藏穢,流泉不來,感爲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遂使首善賢士之關,翻爲納污藏穢之府。” | 详细» |
纳污含垢: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清 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 蕞尔小國耳,尚知發憤爲雄。獨我大國,將納污含垢以終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懼兩國之失歡,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禍,乃不惜納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請,冀相安於無事。”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