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您的位置:汉语字典>知识问答>教育>正文

不偏不倚

人气:571 ℃/2023-02-08 10:52:41

孔子的中庸之道,你觉得真的是不偏不倚吗?

在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中,处事方法首推孔子倡导的中庸思想。

这种思想深深积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为人处事原则。

据考证,“中”和“庸”的观念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了,而“中庸”合称,成为一个基本范畴则始于孔子。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雍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中庸是最高的品德修养和认识原则;二是说中庸的起源很早,中断已久,在当时已经很罕见了。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我还未能对儒家的中庸思想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将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 何谓中庸?古语中,所谓中有中正、中和两层意思。

所谓庸,即是用、即是常,就是规律。

汉代郑玄在其《礼记·中庸注》中指出:“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者,用也。

”到了宋代,理学大师程颢和程颐兄弟则进一步指出:“不偏之谓之中,不易之谓庸。

”“庸者,天下之定理。

”(《二程集·遗书》卷第七)这里所讲的“不易”,明显暗指在变动不定的自然和人生背后,存在着一个永不变更的常数,因此,中庸也就是把中和与中正当做常道加以应用的高明之道。

到了南宋,朱熹更提出“以性情言之,谓之中和;以礼义言之,谓之中庸,其实一也……”,只是到了晚年,他的看法又有所改变,认为中庸体用自足,中和已包括在中庸之中。

总之,“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提倡的是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信,也不搞放弃原则,而要以社会的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解读》)二、 中庸之道之“时中”孔子认为,君子做事能够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中庸的道理。

原因就是“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时中章》)也就是说,君子对于中庸的理,能时时省察,做到随时而异,适中不偏。

小人对于中庸的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

君子能用中和之道,所以说君子中庸。

舜是运用中庸的能手,所以成为圣人。

在此,可以把“时中”理解成“适度”,也就是事物的均衡性或者说是行为的适度性。

在《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何评价另外两个弟子。

孔子说,这两个人,一个太过,另一个不及。

子贡又问,过比不及好一些吧?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

就是说,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的后果和失误都是一样的。

只有脱去极端,以“适度” 的准则,既无“过”又无“不及”,方为中庸之道。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过”与“不及”都加以排斥,他所倡导的中庸,应该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并且牢牢的把握了恰到好处的中正处,即坚持了“适度”的原则。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适合的“度”,做到“时中”呢?《中庸·大知章》中,有一段孔子对中庸的经典解释。

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认为,中国古代的那些圣君明主,他们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在于他们能够做到隐恶扬善,把握过与不及的两端,采用中庸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

他把中庸视为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并把它当作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

要想避免两端,首先就应该把握两端,亦即“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不走极端,而取中间,使两端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如果只顾一端,不顾另一端,那就成了极端主义,其结果就是过犹不及。

把握两端之后,经过度量便可以找到不宽不严、不重不轻、不隆不简的中点,这个中点就是“适度”。

在儒家看来,合于“度”的要求,才恰到好处,历代圣君明主和有德之人,都具备这种合于“度”的中庸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践履。

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多言论可以体现,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反对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两个极端,而要把握事物之度。

三、中庸之道之“和”《中庸》中有一段关于孔子、子路论“强”的记载:“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极无道。

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

北方之强也,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南方人以“宽”或“柔”为强,北方人以果敢或“强”为强,都是有偏颇的。

如果能处于二者之间,以中庸之道为核心来体现强,才是一种真正的强,才是君子之强。

从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孔子的中庸要求将几种原则或思想调和,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这与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有所不同,中庸之道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制约,而非两者的转化。

它包含着一种思想,即任何事物或行为都包含着两个相互对应或对立的方面,只有当这两个对应或对立的方面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和”的状态时,事物或行为才属于一种最合理、最完整的境界。

这种制约平衡原则在孔子“仁”和“礼”、

孔子的中庸之道真的不偏不倚吗?首先我们要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并非指的现代这种折衷主义、滑头主义,功利主义,他是站在德政和仁政,礼、仪、仁、智、信的基础上去说的这个中庸之道。

孔子主张中庸之道,首先他的思想基础和人生观、世界观就是中庸,他用这种中庸之道教化民众,所谓追求天下大同、和而不同。

他所谓的“不偏不倚”、“时中”、“合宜”的方法和准则,也是通过其宇宙天道观衍生而来,将天道观与中庸观联系起来,遵循“天道尚中”。

在孔子看来四季变幻,日月运行,万物化生等都是“时中”的,都要遵循天道自然,都要“应乎天而时行”的道理,孔子才强调“畏天命,”把天命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此,孔子的中庸,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不偏不倚、中间正好”的意思,也不是教人如何不偏不倚去做事情,中庸”的“中”字,也并不是“中间”的“中”的意思,这里的“中”是入内的意思,“庸”是指人的日常行为,把“中”字和“庸”字合起来,大体就是先诉人们用慎独的心法去生活与工作。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残酷社会现实面前,孔子只好以中庸之道,使人们从内心认同孝、敬,做到“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悟空问答 @微头条

  •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考本科有什么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考本科专业有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管理、土木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自考本科报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

    教育 浏览:611次
  •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

    食材简介木瓜,又叫海棠、木李、秋木瓜等,主要有作为水果食用的番木瓜和药用的宣木瓜两类,番木瓜原产于南美洲,果皮光滑美观,果肉厚实细致、甜美可口、有 “万寿瓜”的...

    常识知识 浏览:493次
  • 师范类的大学生有必要读研究生吗

    如果你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可能会有不错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如果你是普通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还是读个研究生提高下自己起点和平台吧,现在普通本...

    教育 浏览:663次
  • 范亮星 - 就要爱到底(DJV混音版)歌词是什么?

    就要爱到底 (DJV混音版) 词:桑爱曲:路勇演唱: 刘冲这座城市那么的拥挤茫茫人海能和你相遇也许可能这就是天意爱情来了没什么道理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风里雨里不离...

    娱乐 浏览:123次
  • 哪个诗人 战胜困难

    有什么中国诗人描写不畏惧挫折和困难的诗句以及诗句背后的故事?古代遇到困难不放弃的诗人勇于克服困难的诗句有哪些战胜困难的作文人生在世,困难在所难免,有些人遇到困难...

    学习 浏览:688次
  • 香蕉能放冰箱吗

    香蕉不能放冰箱。香蕉属亚热带水果,对低温适应性差,香蕉在12℃以下的环境中保存,果皮会发生凹陷,会出现一些黑褐色斑点,影响香蕉的口感。香蕉在常温的环境中保存,也...

    生活 浏览:582次
  • 在线字典|在线词典|成语大全
    CopyRight © 2020-2024 字典在线查字 All Rights Reserved.
    shantupian#163.com(发邮件请将#更改为@)。